1、课程简介
光电材料作为21世纪信息技术产业的支柱和革命先导,一直处于微电子、光电子、通讯、新能源等产业的发展前沿,成为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材料物理(光电材料)专业是我校培养应用型理学人才的重要专业。《半导体器件物理基础》课程是面向该专业三年级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微电子工艺学》、《微电子器件工艺实验》等专业必修课的基础课程。本课程从半导体物理基础出发,介绍了pn结、双极型晶体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金属-半导体接触和异质结、半导体光电子器件为教学重点,着重强调了这几种半导体器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本课程的目的是为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和制造提供基本物理知识,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能够根据外特性参数的要求设计和制造半导体器件,甚至开发新型半导体器件打下基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半导体器件的基本理论基础,并具有清晰准确的概念,能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基本的定量分析方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更好地培养出太阳能、半导体、LED等光电领域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经过学校评审,《半导体器件物理基础》课程于2016年获批进行重点课程建设。
2、师资队伍
田甜,男,南开大学物理系博士毕业,讲师,硕士生导师,承担有《材料科学基础》、《半导体器件物理基础》、《微电子工艺学》等课程教学任务, 2017年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弱光非线性光子学重点实验室项目及企业合作研发项目共8项,参与“863” 新材料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等项目,已发表论文约20篇,半数以上被SCI、EI等收录,部分论文发表在《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等国际著名杂志上。作为该课程主讲教师,结合自己扎实的半导体物理基础和研究经历,能够增加课程及教材的理论深度,同时凸显课程的前沿性和应用性。
刘志福,材料物理专业,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承担有《半导体器件原理》、《知识产权》等课程教学任务,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从事光子晶体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承担上海市科委扬帆计划、教委优青计划等项目,发表SCI论文10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6项。具有扎实的物理理论基础,获得国家三级“网络技术”证书,有充足的能力完成试题库及课程网站建设。
徐家跃,半导体材料专业,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学院院长,2010年入选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2009年起主持《材料学概论》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主持国家863、国家973前期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等课题,发表论文240余篇,申请专利60余项,出版专著3部,曾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承担有《材料学概论》、《晶体生长与凝固技术》等课程教学任务,2014年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张彦,材料学专业,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承担有《功能材料》、《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化学与工艺》等课程教学任务,从事激光晶体、闪烁晶体等材料的研究,发表SCI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研究成果曾获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二等奖。多门专业必修课的教学经历,在授课方式和手段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申慧,材料学专业,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材料物理教研室主任,承担有《半导体材料》、《固体物理》、《材料学概论》、《无机建筑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科技英语》等课程教学任务,负责“材料物理(光电材料)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的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上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从事磁光晶体材料的研究,发表SCI论文2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次带领学生前往光电材料相关企业开展生产实习和认知实习,为课程建设搜集了大量生产线素材。
3、
教学大纲
4、电子教案:
1、 (2) 、(3) 、(4) 、(5) 、(6)
5、
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