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院团委的指导下,我院学子赴江西萍乡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活动,接受红色主题教育,感悟乡村振兴伟大成就,并重点围绕工业陶瓷企业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意愿与实现路径专项调研,促进学校产研合作与产教融合。上海市2023年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我院金属材料系青年党员教师刘敏副教授担任指导老师,并在调研之前进行了充分的方案论证和周密的工作对接,最终取得圆满成功。
踏寻红色足迹 筑牢信仰之基
8月20日,社会实践队成员在指导老师刘敏副教授的带领下,先后来到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安源纪念馆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中央宣传部原部长凯丰同志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接受红色教育的思想洗礼。在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队员们通过观看展厅陈列的珍贵文物和丰富的影音资料,重温了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安源领导罢工斗争、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并取得重大胜利的光辉历史。在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安源纪念馆,队员们认真学习了中国少年儿童在革命历史中的事迹与贡献,特别是当了解到“第一条红领巾是来自于革命烈士的血衣”时,队员们十分感动。在凯丰故居,队员们详细了解了凯丰同志在三十多年革命生涯中,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特别是党的青年工作和理论宣传工作以及党的建设、文化教育等工作作出的重要贡献,感受到了我党杰出的理论宣传家凯丰同志对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的高尚品格和精神风貌。
追寻革命前辈的足迹,队员们深受教育和感动,革命前辈的光荣事迹和崇高风范极大地鼓舞了队员们“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念,进一步筑牢了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基。
关注红旅融合 见证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近年来,萍乡市湘东区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推动红色名村建设,大力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与绿色生态资源,积极发展红旅产业,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8月20日下午,社会实践队成员来到凯丰故居所在的萍乡市湘东区老关镇三角池村,调研三角池村依托凯丰故里的资源优势,将红色资源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打造“百亩百果园,千亩花海”,探索“莲鳖共养、莲虾共养”等农业新模式,逐步形成旅游观光垂钓、休闲度假的现代休闲农业发展格局,探索出了一条以红色培训带动村民致富增收的特色发展之路。在湘东区湘东镇江口村,队员们详细了解该村以艺术为特色,发挥30多名知名艺术家入驻“零799”艺术区的示范效应,引导“艺术家下山”+“村民入圈”,形成艺术家、投资商、村民等多方共建共创、共管共享机制,走出以文化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通过走访村落,见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面貌和繁荣景象,队员们无不感慨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的伟大成就。
开展产业调研 推动产研协同
产业发展是工业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是乡村振兴和群众致富的有力引擎。社会实践队结合专业所长,重点围绕萍乡市湘东区工业陶瓷产业,开展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意愿与实现路径专项调研,积极推动学院研究成果、专业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资源深度融合。
8月19-21日,社会实践队在萍乡市湘东区科技局、区工业发展科研中心和我校驻湘东区科技驿站的支持、帮助下,先后实地走访了10多家工业陶瓷企业,详细了解企业的主营产品、生产工艺和性能特点,并与企业技术人员座谈交流,虚心请教陶瓷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精准摸排企业存在的技术难题。当了解到蜂窝陶瓷、分子筛等产品在石油化工行业发挥的重要作用时,队员们深刻地感受了所学专业的价值与使命。在深入企业一线走访交流的同时,社会实践队还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专题调研了湘东企业产学研创新的意愿和实现路径,并结合系统的数据分析向湘东区科技管理及服务部门进行了汇报交流,提出了相关的工作建议,得到了地方政府的积极评价和高度认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做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开绚丽之花。”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感召了社会实践队的全体队员“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也将引领广大青年学生铸牢理想信念、铸就担当品格,成长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锋力量。
文/图:刘敏